小鞋子影评,电影小鞋子专业影评
小鞋
电影《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豆瓣评分9.2,上映于1997年,是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伊朗电影,获1999年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影片等。导演兼编剧马基德·马基迪以儿童视角关注成人世界,展现着哀而不伤的坚定信仰,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人文意识被国际影坛广为关注。
《小鞋子》以一双“小鞋子”为线索,围绕着阿里丢鞋,兄妹二人换鞋、找鞋、渴望得到新鞋,争取新鞋来展开叙事。
阿里帮妹妹修她仅有的一双鞋,却不慎弄丢,为减轻父母的负担,兄妹两人只好轮换着穿阿里的鞋子。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或者拥有一双新鞋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灵中与日俱增。阿里和父亲去城里打工好不容易挣了钱,父亲却意外受伤,没钱买新鞋。阿里在全市长跑比赛中拼命地奔跑着,因为第三名的奖励是一双鞋……
很多影评仅根据剧情和主题进行阐述,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讲述影片如何从一双“小鞋子”引发跌宕起伏的故事,塑造出阿里、萨拉两个真善美的儿童形象;第二部分增加了专业角度的视听语言分析,如何通过纪实手法,去展现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和渲染人物情绪;在第三部分中,我会对《小鞋子》人性化的主题加以阐述,并结合我的观影及生活经验,来谈谈它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几点启发。
豆瓣9.2
02、一双“小鞋子”引发跌宕起伏的故事,绝望困境塑造出阿里、萨拉两个善良可爱的儿童形象,从中看出“真、善、美”
本片接近伊朗现实生活,展现了儿童心灵的纯粹和美好,正视了孩子的力量。
① 因果线性叙事,风格简单朴素
它的叙事是极为普通的因果式线性结构,整个故事情节简单,却富有强烈的情节张力,塑造出了善良懂事的阿里、单纯可爱的萨拉两个人物形象,呈现出当时的生活风貌,传达了导演马基德·马基迪的艺术观念。
《小鞋子》整部影片的叙事动力,从开头的第一个场景便可以看出:
画面是修鞋老师在修补一双粉色的小鞋子——主人公阿里出场,等鞋子修好,拿着鞋子去了菜店——随便的把装鞋的袋子放在门外,进门挑土豆——收废品的老爷爷把鞋子当做垃圾收走——阿里买完土豆发现鞋子不见了。
这一组长镜头是影片的开始,也是影片的事件发生的导火索,作为其叙述动力贯穿全片。
② 情节环环相扣,人物形象在接连的矛盾冲突中得以塑造
兄妹二人协议“换鞋上学”之后,妹妹萨拉跑回家途中鞋子不慎掉入水沟,鞋子顺着水流不断向前漂,萨拉不断追着,几次试图捞上来但是都没成功,只能无奈又伤心的蹲在水边哭,最后幸好有好心人帮助,才让她穿着湿漉漉的鞋子回了家。
随后剧情发生戏剧性的转折,萨拉在操场上看到有人穿着自己丢的鞋子,放学后跟踪“小鞋子”,记住了那个小女孩的家的地址。后来萨拉和阿里再次来到小女孩家时,发现小女孩的父亲是个盲人是,善良、同情使他们不忍心要回鞋子,选择默默离开。
接着,父子二人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当园丁赚钱,凭着阿里的努力终于找到一户人家,原本赚来的钱可以为妹妹买一双新的鞋子。转折再次出现,完工回家的路上,父亲的自行车刹车突然失灵,父亲不得不去医院,花光了所有赚来的钱,家境雪上加霜。
冲突再现,萨拉在操场上恰巧碰到盲人家的小女孩,看着她脚上的新鞋,得知自己的鞋已经被卖给收废品的了,萨拉找回鞋子的愿望再次破灭。
最后的转折,也是整部影片的最高潮。阿里参加马拉松比赛,叙事的推进张弛有致,动人心弦。阿里为了实现对妹妹的诺言,义无反顾地奔跑着,全心全意的想要获得季军。他回想起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情景。他不求得冠军,他只想要获得那双运动鞋,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后来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来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
他看着领奖台上的运动鞋觉得是那么遥不可及,在记者给他拍照时,当所有人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阿里绝望的眼神,委屈的眼泪让人动容。
③诗意般的圆满结局,是导演特有的人文主义关怀
阿里回到家中,妹妹难过地走开,阿里脱下已经彻底磨烂的鞋子,脚泡在水池内,一群小鱼游来亲吻阿里满是血疱的脚,仿佛是在安慰他,充满暖意。
影片的结尾,导演安排了这样一种结局:阿里不知道的是,他的父亲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车上,放着买给阿里和妹妹的两双新鞋……
这一唯美的画面,引人入胜,意味深长。如此圆满的结局,充满艺术的魅力,不仅展现了导演马基德·马基迪的人文主义关怀,同时牵动人心,审美情趣得以最大限度的激发。
02、 视听语言方面,《小鞋子》在声画处理上基本采用纪实的手法,去展现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体现自然朴素之美,并且恰如其分地渲染人物情绪
电影是视听语言的艺术,镜头语言包括了镜头的景别、角度、构图、运动调度等等,声音包括台词、音乐、音响、环境音等等。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真实。
① 朴素的镜头语言传达最真挚的情感
在一场戏中,人物能够用动作达到戏剧目的,就尽量不要说台词,这才是高超的剧作手段。
《小鞋子》整部影片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平实的推拉摇移镜头贯穿始终,人物没有过多台词,尽量做到用镜头叙事。以儿童的视角向观众呈现了他们的生活,摄影机永远处于暗中窥视,自然真实,体现出鲜明的素朴之美。下面就举几个比较鲜明的例子:
a、本片镜头的拍摄多为固定镜头。阿里与莎拉的对话,室内一家人的谈话等多处都采用固定拍摄,画面一目了然,明确地表现出人物情绪,与影片主人公单纯善良的性格特征相符合,凸显孩子朴实纯净的心灵。
b、拍摄角度上,大量采用平拍。导演没有用居高临下的俯拍镜头给予他们怜悯,而是耐心地蹲下身来获得和孩子们同等的地位,真实地解读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赋予了影片更多人文关怀的情感。即使阿里与老师,富人的孩子交谈时,对阿里的正面镜头都是平视的角度拍摄,给予人物尊严和平等。
c、景别方面,很多特写镜头。比如,当莎拉站在队伍中间,低头扫视着周围同学的鞋子时,导演用慢慢移动的特写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周围那些大大小小或玲珑或华美的漂亮鞋子,最后镜头落到了莎拉自己的脚下,是那双不合脚还特别破的球鞋,描绘出莎拉内心的羡慕与失落。此处,导演也运用了萨拉视角的主观镜头。
d、节奏把握上,缓急有序。在影片高潮阿里赛跑的段落中,先是快速的移动跟拍镜头——表现阿里快速的步伐,营造紧张激烈的竞争氛围;然后导演对阿里奔跑的双腿特写,放慢镜头的速度,渲染长跑的艰难。穿插莎拉放学奔跑的画面和莎拉的埋怨、阿里的承诺,声音上时不时穿插阿里奔跑的呼吸声。
在我看来,这种不同镜头剪辑节奏的对比,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真实深刻地向我们地展现了阿里的身体和内心双重疲惫和为了梦想的坚持不懈。这种效果如果用普通的镜头展现,就会欠一些火候。
② 音乐与人声的处理,恰如其分地渲染阿里的情绪
首先,片中兄妹俩在洗球鞋时吹起泡泡,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响起,画面是兄妹俩天使般灿烂的笑容和飞舞的泡泡,柔和的音乐抒写出天堂般的意境和孩子们坚强,纯真的真性情。在我看来,影片中这些段落的音乐富有浓郁的抒情及意境,渲染人物的情感,体现出导演自身的人文关怀。
其次,莎拉将球鞋掉入水沟后拼命追赶球鞋时,插入了一段快速紧张的音乐。这里的音乐,就恰到好处地渲染出特定的情绪节奏,顿时感染了观众的情感,让我们在替萨拉着急的同时,又感到阵阵的辛酸。
再次,影片对人声的处理也是十分真实自然的。比如:当阿里与妹妹在本子上书写交流丢鞋子和解决办法时,声音却是父母喋喋不休的谈话声。这种声画分离的运用恰到好处地增强了现场的真实感,显得平易近人。
③电影是用视听语言讲故事的艺术,就好比做菜,同一种食材,不同的烹饪方式,能够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大家以后在观影的时候,可以在故事、人物、主题等等之余,再多一些角度解析电影,想必会有更多的乐趣和收获。同时,电影是一面镜子,透过电影应当反省自身。
03、基于《小鞋子》的人性化主题,结合我的观影及生活经验,来谈谈它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几点思考
阿里的善良和坚持让人动容,每次回想起,心中都会有一丝波澜。当我们人生遇到困境的时候,是逃避还是面对?
《小鞋子》告诉我们的是,贫穷不能将我们打败,无论人生如何艰辛,都要善良、勤劳和坚持。下面便是笔者结合影片对人生的三点思考:
① 贫穷不能将我们打败,人间尚有温情在——无论何时,都要保持“善良”
整个影片向我们展现了亲情的可贵,浓郁的兄妹之情、温馨的父子情,感人的师生情,描绘了美好善良的世界,处处洋溢着人文关怀的气息。阿里一家日子艰难,但贫穷却教会他们相互扶持,拥有一颗宁静的心。
他们虽然贫穷,但从不怨天尤人,并努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小小年纪的阿里和沙拉共同为了一双鞋相互扶持,不论身处何地,周围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语,原文是这样的:
《孟子》的《尽心章句上》(第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时候不懂,以为前半句的意思是穷的话就管好自己,别的事情就不不要管。后来想想,甚是可笑。其实,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当一个人身处逆境郁郁不得志或者能力不够的时候,更不应该随波逐流放纵自己,而是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
在我看来,无论是贫穷也好,富贵也罢,最重要的就是人心深处的“善良”。纵然贫穷却保持善良,让人间尚有温情在。恰如《小鞋子》中,邻里之间互相扶持,阿里的妈妈让他去给隔壁爷爷奶奶送汤,爷爷从床底下抠出来一点豆子给他。
② 物质的贫穷和精神的富足——告别贫穷最好的方式就是“勤劳”
影片展现了穷人身上所具有的善良、纯洁的人性。阿里家穷得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可幼小的兄妹俩却能懂得主动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父母分担生活的重担,积极地想出解决办法去化解生活中的危机。阿里一家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生活,这使他们的生活无比充实。他们只是物质上贫穷,精神上却无比富足。贫穷给予了他们生存的本领和对生活来之不易的珍惜。
金钱绝不意味着生活充实、精神富足,反而有人在拥有财富后却感受到精神的寂寞空虚和家庭成员间的分离。比如,富人区邀请阿里父子做工的艾利一家就是如此。
③ 通过影片反观自身,我们未必能有影片主人公那种幸福的感受,但是不论人生浮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压力越来越大,又有几个人敢说自己是真正的幸福呢?
研究生毕业两年,班里的同学陆陆续续辞职回家转行,在我看来,最能坚持的一个姐妹,也不堪甲方拖欠稿费和重重无理要求折磨,转行做了艺考老师,因为来钱快。影视寒冬没能浇灭我的创作热情,我依旧没日没夜的拍片写稿,字字句句倾注着心血和精力……但我做不到不被尊重,做不到笔下人物如提线木偶一般没有血肉。大手一挥,解约了两个不合适的新项目。纵然生活变得窘迫,但内心却更加坚定。
当你感到疲惫不堪的时候,不妨在某个深夜停下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果改变不了现实,我们就做好自己,选好了路,就算跪着,也要坚持下去。就像影片中的阿里一样,即使鞋底被磨穿,只能光脚跑在充满砂砾的路上,也要用信念坚持跑下去。不到终点,我们怎么会知道生活要给我们什么奖品呢?
04、写在最后
本文从叙事情节、人物塑造、视听语言以及人性化主题对我们生活的启发等几个角度对《小鞋子》这部影片做了全方位的解析。《小鞋子》的美学风格对我们的电影创作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当代中国电影市场在迅猛发展的同时,有人已经偏离艺术创作本身的初衷,比如用大量明星堆砌电影、靠特效和精美的画面吸引人……而电影《小鞋子》却用简单的主题、非职业演员、素朴的影像赢得了世界的关注和赞赏。
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以清新质朴的简约风格,真实地展现了儿童纯洁美好的心灵,表现了贫困艰难的平民生活中隐含的善良人性,带观众进入了一片纯真澄净的天堂世界,质朴感人,在情节、影像、主题等各方面都做到了以小见大。
子影评(电影小鞋子专业影评)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