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简介(退避三舍的典故简介)
关于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简介,退避三舍的典故简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退避三舍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2、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
3、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4、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扩展资料: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汉语成语,指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6、出处: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7、”舍,军行三十里。
8、后重耳返国执政, 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
9、——《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退避三舍的反义词 :针锋相对、锋芒毕露、争权夺利、挺身而出针锋相对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10、锋芒毕露是一个成语,读音是fēng máng bì lù,意思是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
11、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透露出来。
12、挺身而出(tǐng shēn ér chū)是一个中国汉语词语,意思是挺直身体站出来的意思。
1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退避三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vielang#163.com(#换成@)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THE END
二维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