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博文遇刺事件,伊藤博文被谁杀的
伊藤博文是被安重根杀的。1909年10月26日早上,几声枪响打破了哈尔滨火车站的平静,日本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倒在了一片血泊中。众人惊恐地看向对面的凶手,这个年纪不大的男子满脸镇定,丝毫没有惊慌,从容被捕,他就是被章太炎称为“亚洲第一义侠”的安重根。
这一幕被在场的俄国摄影师正巧拍到,随即这部“暗杀纪录片”在哈尔滨公开上映,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轰动。
而身为杀人凶手的安重根,在被判处死刑时,却引来了无数民众的反对,大家纷纷为他请愿,连孙中山先生都称其“功盖三韩名万国”。
安重根就义后,我国各大报纸报道不断,许多文人墨客为其写诗作赋,并且哈尔滨火车站还在2014年,建立了一座“安重根义士纪念馆”。
与之相对的,当场丧命的伊藤博文却被骂做“死不足惜”,甚至连他留下的两字遗言也一直流传到今天,被大家引为谈资。
那么,这起刺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安重根为何刺杀伊藤博文?而伊藤博文留下的遗言又是什么呢?
亚洲第一义侠
1879年,安重根出生在朝鲜海州的一个官宦人家,祖辈和父辈都是读书人,算是当时的名门子弟。
也正是因此,他得以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幼年时期,安重根就在汉文私塾中学习,在这里他学习了大量中国的儒家经典和史学著作,这让他也成为了满腹经纶的才子。
更难得的是,安重根其实文韬武略都精通,他自小就酷爱狩猎,练出了一身的本领,这也为他之后敢于刺杀并能成功埋下了伏笔。
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如果放在太平盛世,想来也能延续祖上的荣光,可现实是残酷的,安重根懂事之后,面临的就是山河破碎的惨状。
1875年,日舰开进了汉江河口并登陆袭击,次年就强迫朝鲜签下了不平等的条约,朝鲜开始沦为日本的半殖民地。
等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美其名曰“保护”朝鲜,慢慢将朝鲜的实际权力全笼在了手里。
到了1907年,日本废黜了朝鲜的皇帝,强行解散了他们的军队,朝鲜名存实亡,所有权力都归到了日本统监的手中,而伊藤博文就是第一任统监。
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安重根心中对侵略者是巨大的憎恨,他看着日军在朝鲜半岛肆意妄为,烧杀抢掠,欺辱妇女孩童,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力量的弱小。
不仅如此,因为受到父亲影响,他成为了天主教徒,借此机会接触到了西方文明,更加清楚地看到了眼下的局势。
受过良好教育的他不仅担心自己的国家,也开始对东亚国家的未来也忧心忡忡,于是他开始尝试“救国”。
一开始,安重根还想着团结民众,积蓄抗日力量,于是便开设了“三兴学校”,专心开展教育,想要朝鲜同胞们一起觉醒。
但很快,他意识到这样来不及了,自1907年之后,朝鲜已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安重根也放弃了振兴教育,他决定拿起武器,带着朝鲜有志男儿血战日军。
他和家人告别,加入了义兵队伍,带着部队和日本的守备队进行战斗,但他们最终寡不敌众,还是没能带来更多的胜利。
在这之后,安重根反思了自己,并准备重组队伍,为了反思和表示决心,他甚至在会议上亲手切掉了自己左手无名字的关节,并决定要用暗杀的方式,来给日本政府重击。
在经过讨论后,安重根最终将目标人选定为伊藤博文,毕竟他不仅是日本第一任首相,还是让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的推手之一。
这个伊藤博文同样也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凶手之一,可以说,他是日本近代的“大功臣”,也是中国,朝鲜的敌人。
于是安重根便开始打听伊藤博文的行踪,并很快得知对方要到中国哈尔滨“旅行”的消息……
哈尔滨火车站的复仇
1909年10月21日,安重根坐上了前往哈尔滨的火车,他在脑海里不断地演练计划。
10月26日这天上午,伊藤博文一行人乘坐着专车向哈尔滨缓缓而来,而此时沙俄驻哈尔滨领事馆的大臣和工作人员也在紧急筹备着迎接。
为了让这次会面被记录下来,俄国还特意派来了知名的摄影师,让他们一起在火车站等待,将这个“历史性时刻”记录下来。
因为怕自己认错人,安重根还对着旁边的日本人也开了枪,但这几个人都没伤及要害,只有身中4枪的伊藤博文刀倒在了血泊中。
原本喧闹的人群瞬间散去,大家都尖叫着逃跑,卫兵们冲上来准备逮捕凶手,但安重根没有逃跑反抗的意思,当场被捕。
毫无准备的伊藤博文连等待抢救都不来及,挣扎了10分钟就离开了人世,在他停止呼吸前,还忍不住骂道“八嘎……”
我们对这两个字都很熟悉了,也算是日本的一句常见脏话,这位叱咤风云的首相拼劲力气骂了凶手一句,其他什么也没来得及交代,就与世长辞,也实在是让人感慨。
悍不畏死,英勇就义
击毙伊藤博文后,安重根就被关进了旅顺监狱,面对审讯,他没有说出其他同伴,表示一切行动都是自己决定的。
站在旅顺的法庭上,安重根面色凝重地说出了伊藤博文的15条罪状,其中就包括杀死明成皇后、强迫朝鲜签订合约、破坏东洋和平这些罪状。
他声如洪钟:“我是为了祖国和千万同胞,处决了这个蹂躏朝鲜主权,扰乱东洋和平的奸贼,我的目的是光明正大的,我是尽了一个人民的义务!”
这些话回荡在法庭上,检察官们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因为在法庭之外,各界人士也都在不断为安重根发声。
安重根手书
而且安重根的身份也比较特殊,他本人是大韩义军的一名将军,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海牙公约的规定,他属于是杀了敌将后被俘虏 ,是属于战俘。
但日本政府自然不允许安重根利用这个规定安然脱罪,所以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下,从1909年11月到1910年1月,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对安重根进行了11次审讯,最终才于2月14日,判处了他死刑。
在得知自己被判处死刑后,安重根依然没有畏惧,他放弃上诉,甘愿就义,只为了唯一的愿望,将执行期延后,让他在死前完成自己的著作。
而原本答应了将执行延后的日本人,不出所料地违背了诺言,1910年3月26日,安重根穿着母亲为其做的洁白韩服,英勇就义。
安重根的家人从始至终尽显大家风范,他的母亲在得知儿子的举动后没有多说,只将两个小儿子派去送去自己的口信:
“你为国家做了正确之事,不需要卑贱求生,为大义而死,也是对母亲的孝道。”
这些话尽显一个当家主母的格局,也体现了一个母亲的良苦用心,失去儿子,她自然痛彻心扉,但依然为儿子而傲。
安重根就义后,两个弟弟准备带着哥哥的遗体回国,但日本人却百般阻拦,将两人送了回去,随后将安重根的尸骨随意葬在了一处公共墓地。
这也再次看出他们的邪恶用心,安重根的心愿当然是死后可以回到自己的国家,但日本人却故意阻挠,最终导致这位义士的尸骨就此下落不明。
而安重根死前还惦记着的著作就是《东洋和平论》,他当时先写完了《安应七历史》,正在构思著作目录时,刑期就到了,他最终只完成了序文和一部分内容,没来得及完成书稿。
而根据仅存的内容,后人也看到,他这本书的主张就是如何维护“东洋和平”,其中就强烈反对了日本这种侵略邻国发展的政策,这位义士的思想深度直到今天也让人佩服。
安重根就义的消息传出之后,再次引发了各界的动荡,我们从上文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所谓的杀人魔、恐怖分子,从始至终,这都不是一场私怨,而是一场“国战”。
因此,同样对伊藤博文的种种行径痛恨不已的我国人民,自然也给出了支持和赞扬,章太炎先生就亲自为安重根写了碑文,称其为“亚洲第一义侠”。
孙中山、梁启超等人也都为其写诗,对安重根的功绩大加赞赏,从而也引发了国内《申报》《上海时报》等报社数百篇的报道。
可以说,安重根虽死,但却死得轰轰烈烈,并且一直没有被国家和人民忘记。
2010年,韩国总统李明博在出席一场会议时还表示:“这是安重根殉国100周年,我会尽我所能,找回他的遗骨。”
在韩国人和朝鲜人的心里,他安重根都是为拯救国家牺牲的爱国者,而这位英雄却一直没能回归故里,这是他们最大的遗憾。
可已经过去了百年,中间又经历了战乱,当初的公墓地点实在是找不到,这件事最终还是没能成功。
到了2013年,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访问中国,也再次提到安重根,并希望中国可以在哈尔滨为其修建一座纪念碑。
如果不知道内情,乍一听,在中国国土纪念一个朝鲜人,实在是无稽之谈,但看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也就可以理解了。
直到今天,安重根义士纪念馆依然在哈尔滨屹立不倒,不过因为哈尔滨火车站改建,纪念馆已经搬到了哈尔滨市道里区了。
为什么一个外国人能得到这样的盛誉,其实这背后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两个字,就是大义。
我们常说,善恶到头终有报,伊藤博文在临死前,怀着的是对凶手满满的怨恨,拼着最后的力气也要骂对方一句。
那他有没有想过,曾经因为他,中国、朝鲜、韩国等国家数不清的无辜民众失去了性命,他们死前是不是也在怨恨咒骂他呢?
可见刀子不砍到自己身上,是确实不知道疼的,但总朝着别人挥刀的人,必将也会迎来他人的反击。
希望不管是日本政府,还是其他国家的领导,都要明白这个道理,否则作恶多了,总是会迎来反噬的!
共有 0 条评论